12月23日下午,榮成市委書記包希安來榮成學院調研,進一步推進四方協議落實工作。榮成市委常委、市委辦公室主任劉熙軍、副市長劉金軍及組織部、科技局、工信局、教體局等單位領導陪同。學校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兼榮成學院院長徐向晨、常務副院長杜野、副院長劉云峰、學校紀委辦公室副主任兼學院紀檢監察室主任趙運平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調研活動。
調研期間,包希安書記與榮成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有關單位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在學院第一會議室進行了座談交流。徐向晨院長對包希安書記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對榮成市各相關單位在推進落實四方協議工作中給予的支持與幫助表示感謝。徐院長表示四方協議的簽署是榮成學院建設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重大轉折期和機遇期,學院將乘勢推進綜合改革工作,努力在辦學定位、專業調整、產教融合和科技服務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開闊育人思路,促進校企地協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和融合發展。
杜野副院長圍繞四方協議落實推進工作及榮成市人民政府專題會議精神,匯報了哈爾濱理工大學威海研究院注冊登記、榮成學院教師享受百千萬英才計劃政策范圍界定、將研究院納入威海市“1+4+N”創新平臺體系、哈爾濱理工大學研究生來榮實習實訓、教學科研等相關工作融入地方體系、學院專業調整、教職工編制解決及優秀教師招聘、擴大山東招生比例、選派專家教授掛職企業“科技副總”等方面的工作。
“四方協議”簽訂以后,榮成學院緊緊圍繞“四方協議”有關事項的落實開展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學院啟動了哈爾濱理工大學威海研究院的注冊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各項準備工作,正在履行相關程序。
學院結合榮成、威海等地方產業與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需求實際,在建設具有海洋特色的應用技術型學院的辦學定位基礎上,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強化了專業方向,在課程體系中設置了“藍色海洋”全院通識課,以及海洋科技、海洋經濟、海洋文化、海洋環境與生態文明等通識選修課程模塊。開展了“兩海一服”(海洋智能裝備制造、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現代海洋服務業)三大平臺建設大討論,對三大平臺重點支撐專業實施專業培優計劃,打造能夠起引領作用的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努力建設“海洋科技”特色專業集群,促進應用型專業與地方行業企業更加深入融合。
學院進一步圍繞“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海洋智能裝備”兩個方向,融合榮成產業方向推進產業研究院建設,同時深入挖掘“榮成故事”,利用學院的專業、平臺優勢努力發掘、整理、推廣和傳承優秀的地方文化。
學院與企業共建“三位一體”校企合作協同創新平臺,統籌建設研究中心、大學生雙創實驗室和教師創新工作室,康派斯房車研究中心建成啟用,明俊房車研發中心啟動建設。
學院與威海(榮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合作共建“海洋食品學院”,每年選拔30名學生入駐海高園,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園區在孵項目,完成一年的理論和實踐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培養質量,助力在孵項目的成長。
學院根據歌爾創客學院的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領域與歌爾深化合作、協作創新,為畢業生留榮創業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學院有關單位陪同榮成市科技局、人社局、相關企業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化市等地市及哈爾濱理工大學走訪調研,助力企業破解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難題,促進企業發展。
學院此前完成的東楮島、寧津小鎮、留村、甲子山、虎山鎮等9個旅游設計規劃項目,一直在推進落實中,在民宿評審、助推榮成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包希安書記在了解了榮成學院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后,充分肯定了榮成學院在“四方協議”簽署之后所做的努力,希望榮成學院抓住協議各方積極關心支持學院建設發展的契機,在專業設置、人才實訓、校企合作等方面,更加深入做好與榮成實際相結合的文章,讓更多科研成果在榮成落地轉化,讓更多畢業生和人才在榮成就業創業。
包希安書記表示,市委、市政府堅定支持學校發展,將從政策扶持、協調服務等各方面,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實現雙方共贏,共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榮成市委書記包希安

校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兼榮成學院院長徐向晨

常務副院長杜野

相關部門負責人匯報工作

座談會現場